莲雾果
莲 雾 又称洋蒲桃、爪哇蒲桃、战雾、莲雾、水翁果、水蒲桃、南无等,桃金娘科蒲桃属常绿乔木
荷兰人在17世纪引进了台湾省的莲雾,台湾省的屏东是最著名的产地。随着科学的发展,除了原来的红色,莲雾还有新品种的黑金刚莲雾。
形态特征
莲雾是桃金娘科,红楠属热带常绿果树,原产于马来半岛和安达曼群岛,在东南亚经济栽培。莲雾又名代雾、连雾、爪哇蒲桃。莲雾在台湾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17世纪,它就是由前荷兰人引进的,只在台湾各地的农家庭院和果园中零星种植。近年来,由于品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突破,莲雾产期提前,质量提高,现被视为消暑佳果。莲雾质量好,果实有特殊的香味,清脆可口,外观优雅。优质莲雾被称为“黑珍珠”,每公斤售价数百元。栽培管理良好,一年可收获5次,尤其是在春夏干燥炎热的季节,作为清凉解渴的水果,非常受欢迎。
分布范围
莲雾 桃金娘科蒲桃属热带常绿果树, 原产马来半岛和安达曼群岛 , 目前,东南亚只有经济栽培。中国的莲雾主要分布在台湾和台湾 海南、 广东 、 广西、福建等省区
生长环境
莲雾喜欢温暖,害怕寒冷。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它喜欢潮湿肥沃的土壤,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可种植砂、粘土、红壤、微酸或碱性土壤,但应进行修剪、营养管理、灌溉排水、防寒和产期调整。此外,对于疏花疏果、套袋、戴手套的采收作业,莲雾结果较快。一般来说,种植后的第二年可以结出少量的果实,然后逐年增加。一棵树龄超过10年的莲雾每年可以收获400公斤的果实。
莲雾化学成分分析
莲雾的药理作用和独特的果香是由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决定的。莲雾果的营养成分是维生素 C78.07 mg/kg、有机酸0.205 mg/kg、蛋白质0.69 %、总糖 7.68 %、含水量90.75 %。不同品种的莲雾果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其中,黑珍珠莲雾的钙含量 37.9 mg/kg、镁 49.7 mg/kg、铁 1.33 mg/kg、锰 1.1 mg/kg、锌 0.98 mg/kg。由此可见,莲雾果富含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为人体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来源。莲雾的特色香气成分是 3-乙基(-1-)己醇,异松油烯,松油醇α-四、烯酸α-其中,3-正是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构成了莲雾独特的香味。
不同莲雾果品质分析
从莲雾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来看,莲雾果实的形状是长钟形或钟形。可溶性固体含量最高,口感甜美。水果中很少有空腔,偶尔也会有种子 1~3 粒
主要价值
莲雾是治疗多种疾病的好果,性味甘平,润肺、止咳、祛痰、凉血、收敛功能。主要治疗肺燥咳嗽、呃逆、痔疮出血、腹胀、肠炎痢疾、糖尿病等疾病。果核炭研究也可治疗创伤性出血和下肢溃疡。此外,台湾民间还有“吃莲雾清肺火”的说法。人们认为它是消暑解渴的好果实。他们习惯用它煮冰糖来治疗干咳、无痰或痰。莲雾果实是中空的(也有实的),像蜡丸一样,人们喜欢在宴会上用它作为冷盘,这是一种解酒妙果。它淡淡的甜味略带酸味,有苹果的香味,食后牙齿和脸颊留下芳香。在莲雾中心挖个洞,塞进肉茸里,用猛火蒸10分钟左右,是台湾省著名的传统名菜,叫“四海同心”。将莲雾片浸泡在盐水中一段时间,然后与小黄瓜和胡萝卜片一起炒。它不仅色、形、味俱佳,而且清脆可口。这是一种罕见的夏季饮食美食。莲雾不耐储存,一般室温只能储存一周,收集包装后应立即送到市场销售。莲雾以鲜果生食为主,也可以是盐渍、糖渍、制罐、脱水蜜饯或果汁。
莲雾果
莲雾果病虫害症状
由于莲雾果皮薄, 幼嫩的果肉组织 , 呼吸强度高 , 不耐贮藏 , 疾病很容易发生。真菌病害主要是由果实腐烂引起的。 , 其中,有严重的炭疽病 、 黑腐病 、 疫病及根霉果腐病等
莲雾炭疽病
主要是害果, 也可以伤害叶子和枝条。果实初期表现为褪色小病斑, 向内凹陷 , 病斑扩展缓慢, 褐色水浸状病斑 , 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 孢子聚集时 , 粉色或橙色, 同心轮纹有时会出现 , 几个病斑在发病末期联合起来 , 导致果实严重腐烂 。枝叶受伤, 枝条表皮由绿色变为棕色斑点 , 叶片组织坏死 , 呈灰白色, 中央深棕色, 边缘褐色 , 偶尔会有白粉块 , 堆积细菌分生孢子。
莲雾黑腐病
主要是害果和叶片, 实时为害果, 果蒂常先发生, 开始果皮褪红, 呈水浸状 , 果肉变淡了 , 受害部位逐渐扩大 , 中后期病斑中央出现褐化, 后期全果变黑, 果实腐烂 , 长出小黑点,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叶片受伤时, 叶缘多发生, 坏死病斑不规则 , 病斑上也有小黑点,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莲雾疫霉果腐病
主要是害果, 果实表皮在病情初期褪色 , 红色或粉红色消失 , 病斑变成淡黄褐色, 病斑不凹陷, 具有酸味, 病情后期,果面出现白色菌丝 , 为疫霉菌丝和孢子囊 , 2 ~ 3 d 可引起全果腐烂。
莲雾根霉果腐病
病菌主要害成熟果实, 受害果的早期表面会有白色菌丝 , 后期菌丝顶部产生黑色孢囊 , 菌丝变成灰黑色, 大量的黑色粉状孢囊孢子可以从黑色孢囊中释放出来。病果容易落果。
莲雾拟多毛孢果腐病
主要是害果也可以伤害叶片 。当果实病斑逐渐扩大时, 不规则紫红色凹陷斑, 黑色圆形小点散在表面, 即分生孢子堆, 有些病有皱纹和裂纹 , 后期病果干枯皱缩, 或挂枝, 或者掉在地上。细菌对叶子有害, 形成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 后期,病斑表面出现黑点 。
多毛孢果软腐病
这种疾病主要对果实有害, 初呈水渍状近圆形病斑,微凹陷 , 随后病斑迅速扩大 , 出现软腐, 几个病斑联合造成严重腐烂 , 湿度高的时候,病斑上有白色和灰色的霉菌 , 许多散生出现在后期 、 略带轮纹排列 、 微微凸起的黑点。
莲雾黄腐病
对果实和叶片造成伤害 , 受感染果实 , 早期病斑褪色水浸, 褐色在病斑中央分布不规则, 表皮出现皱纹, 中期病斑边缘褪色更明显 , 白色菌丝出现在病斑边缘表面, 菌丝带状, 与病斑边缘相连, 包围整个病斑, 病斑中心逐渐变淡黄褐色凹陷。病斑会扩大到全果, 或相互愈合 。后期病斑表面呈黄色和白色 ,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是病原菌 。棕色病斑在叶片上形成, 后期病斑表面出现白色如树状菌丝, 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莲雾干腐病
对叶片和果实有害, 当水果第一次被感染时 , 果皮褪色, 呈淡紫色, 湿度高时,病斑边缘出现白色菌丝 。黑点逐渐出现在病斑的中心 , 从中心到边缘成熟 ,即分生孢子器, 感染中期,整个果实呈褪色水浸状态 ,表面布满黑色小点, 后期全果呈黑色, 表面有淡黄色粉末, 分生孢子。在叶片上引起褐色病斑, 上面有生黑点 , 细菌分生孢子器。
莲雾煤烟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枝, 偶尔伤害果实 。粉介壳虫或蓟马等小昆虫害莲雾果实 , 在果柄处 、 或者蜜露附着在果苞附近, 细菌在蜜露上扩展生长 , 形成一层黑色的盖子。细菌在叶子表面形成一层黑色的盖子。 , 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严重时,莲雾生长受到抑制, 很难抽出花芽或新芽。
莲雾黑星病
对叶片和果实有害, 果实底部常出现受害果病斑凹陷 , 中央黑色 , 附近凹陷的地方外围褪色 , 后期变黑 , 中心表面有淡粉白色的小点, 孢子是为细菌分生的 。受害叶片早期出现浅棕色斑点 , 后期呈深棕色 , 病斑表面有细小的黑点, 将细菌分生孢子器埋在组织中心, 只露出顶部的表皮。
莲雾斑点病
受害莲雾果实早期表皮出现灰黑色斑点 , 凹陷 , 果肉颜色不变淡, 随后病斑扩大 , 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 病斑边缘组织由红色变为黄褐色 , 果皮表面灰黑发霉
莲雾果
病害防治
1 田间防治
注意田间卫生, 清除和燃烧病果、落果和落叶 , 降低病原体的密度, 此外,还要注意果树的整理, 修剪病枝 、 徒长枝, 使果树通风良好 , 减少疾病的发生。用竹杆架高或固定枝条 , 防止结果过低 ,接近地面的果实被细菌感染 。对套袋进行防治, 套袋前,幼果应在套袋前彻底喷洒杀菌剂 。一般喷施 56 %特克多可湿粉 、 50 %多菌灵 、 75 %百菌清、 43 %春季雷霉素可湿性粉及 70 %防治甲基托布津等。
2 采后防治
莲雾一般即采即销,果实在室温下只能储存1 周, 为减少采后病害的发生 ,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装御和接触, 避免收获过程中的机械损坏。采收时,自果蒂被剪下来 , 将与纸袋一起放入底部或边缘有柔软衬垫的盛器中。若需要储存, 一般采用12 ~ 15 低温冷藏和套袋 (PE)延缓和减轻疾病发生的方法。
[tag]花卉知识[end]
开花结果,花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