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固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新园区面积不断扩大。生产中幼树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猕猴桃后期的生长结果和果农的经济收入。为了确保新猕猴桃园能够实现种植一株、种植一株、早期投产、早期受益的目的,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广大果农参考。
1 整形修剪
城固县主要推广“一干两蔓羽状分枝”的丰产树形,即单主干上架,主干靠近架面选2个 主蔓沿中心铁丝分别延伸,主蔓两侧分开 25~30 厘米选择强旺结果的母枝,与行向成直角固定在架面上,呈羽状排列。
1 幼树修剪的第一年
幼苗种植后,单树干上架,无论是实生幼苗还是嫁接幼苗都不修剪,让其生长,去除嫁接口以下的萌芽分枝,主要是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树木势头(图1)。冬季修剪时,选择主要基部 3~5 剪完后,用凡士林涂抹伤口,防止枝条水分流失。
图1 培养主干
2 修剪幼树的第二年
春天,从当年发出的新梢中选择一根直立粗壮的枝条作为主要培养,绑扎固定在竹竿上或用绳子牵引上架,当枝条长到离架面较远时 30 及时摘心,促发分枝。选留 2 作为主蔓,新枝沿中心铁丝的相反方向生长。应保留两根主蔓上发芽的所有二次枝,引导两侧的铁丝,用绳子固定在架子上,抹去架子下枝蔓上的所有萌芽,以保证主蔓的健康生长(图) 2)。冬季修剪时,主要蔓延到其它枝条,收缩修剪至饱满芽。如果当年树干高度达不到架面,继续再次缩回树干,仍然修剪到饱满的芽,明年发出强壮的枝蔓后,继续将枝蔓拉到架子上。
图2 一干两蔓
3 幼树修剪的第三年
春季发芽后,在两根主蔓的顶部培育延长枝,继续沿中心铁丝向前延伸,并在与相邻树木交叉缠绕时及时采摘心脏。将主干与主蔓交界处的徒长枝及其它枝条剪掉。冬季落叶后,将主蔓延的长枝收缩修剪到各自的范围内,主蔓两侧每隔一次 25~30 厘米选择一根生长强壮的枝条。作为明年的母枝结果,母枝应在饱满的芽中短,相互平行,形成羽毛状的排列结构,均匀分布在整个架面上。到目前为止,“一干两蔓羽状分枝”的丰产树形结构已基本形成(图) 3)。
图3 一根两根羽状分枝的树形
2 土壤管理
第一年种植后,环形沟沿树冠向外开挖,沟宽深 40 施用有机肥后回填厘米。第二年,去年深翻的延伸继续深翻,沟宽和深各 50 厘米,逐年向外扩展,直到整个公园深翻。果园行间可种植毛叶、红薯、白三叶、黑麦草等绿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育肥料地力。猕猴桃根系分布较浅,中耕除草时应尽量避免损伤根系。
3 施肥管理
幼树施肥以“薄肥勤施,少量多次”为原则,以氮肥为主,适量施磷钾肥。以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为重点,采用滴灌(图)科学准确的配比大、中、微量元素肥料 4)、微喷等施肥方法,节水、节肥、省工。全年施基肥 1 次、追肥 4~6 次。冬季扩穴时施用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 1500~2000 千克。尿素或复合肥穴施或沟施可用于追肥,但不能直接接触根系,也可用腐熟的人粪尿泼水。4 月上旬至 8 月下旬,每25 一天左右施肥一次。全园深翻土完成后,改用撒施,将肥料均匀撒在全园后浅翻 15~20 厘米。根据生长需要及时追肥。
图4 滴灌设施
4 水分管理
猕猴桃既喜欢水又害怕污渍。缺水时,表现为新梢停止生长,叶片边缘棕色后变黄,严重时导致落叶落果。新花园必须及时浇水,但应注意其根系分布浅,不耐污渍,雨季应及时排水,否则水分过多会导致根系腐烂和死亡。
在规划建园时,要把排水问题放在第一位,在生产中推广起垄栽培技术 2 行树作为一个垄(图) 五、两垄之间开挖排水沟。黄泥猕猴桃园由于土壤粘稠,水分不易排出,排水沟深度应在 70~80 厘米,砂土排水沟的深度应该是 30~40 厘米。起垄栽培能使果园即灌即排,迅速减少积水,增强土壤渗透性,有利于根系的正常生长。
图5 起垄栽培
5 识别和预防主要病害
病虫害防治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政策,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加强预测和预测,优先采取农业防治措施,辅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配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措施。未发病果园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代森铵等),发病果园使用治疗性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
1 溃疡病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具有极大隐蔽性和暴发性的细菌性疾病。该病主要通过各种伤口、芽眼、气孔等风雨、昆虫、农业机械传播。
1.1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树干、枝条、叶片和花蕾。乳白色粘液从芽眼、叶痕等发病部位流出,病部皮层组织变软下沉,树干或大枝纵向开裂,细菌脓液和伤口混合从伤口溢出锈红色。叶片发病的主要表现是新生叶片上出现褪绿的小水浸状,后来发展为 1~3 毫米不规则的棕色斑点,叶片边缘向上滚动,不易脱落,在高温、高湿度条件下,斑点呈红色或白色细菌脓液。受伤后,花蕾不能正常开放,变褐枯死。新梢发病后变黑死亡。
1.2 发病规律春季发病最明显,受害最严重。一般2 症状发生在月初,发病高峰发生在萌芽期,伤流停止期气温升高,病情进入缓慢发展期 9 月中旬病情再次恢复。
1.3 防治要点(1)农业防治:合理负荷,均衡施肥,保持强树势,增强树体抗病性;结合清园修剪刮除粗老翘皮,将枯枝落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尽量减少病菌越冬基数;选择抗病品种,不从疫区运输苗木或接穗;及时挖出个别病情较重的树木,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对土壤进行消毒,防止病菌扩散。
1.3 防治要点(1)农业防治:合理负荷,均衡施肥,保持强树势,增强树体抗病性;结合清园修剪刮除粗老翘皮,将枯枝落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尽量减少病菌越冬基数;选择抗病品种,不从疫区运输苗木或接穗;及时挖出个别病情较重的树木,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对土壤进行消毒,防止病菌扩散。
(2)化学防治:冬剪后使用 5 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杀灭病菌;早春切除病枝后使用 5%菌毒清水剂30~500% 倍液或链霉素 300 双液等药物涂抹伤口;2 月上旬和 9 农用链霉素用于月中旬 1000 倍液或 7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主干、枝蔓、叶片等药剂交替喷洒,每 7~10 天喷洒 1 次,连喷 4~5 次。
2 褐斑病
猕猴桃褐斑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叶病。近年来,它在猕猴桃产区很常见,导致猕猴桃叶子和果实过早脱落,枝干枯萎,严重削弱树木潜力,对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巨大损失。
2.1 病害症状棕色病斑出现在受伤的叶子上,然后病斑沿着叶子的边缘向内扩展,逐渐扩展到棕色不规则的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房产生黑色霉菌层,叶子逐渐枯萎脱落。树枝和尖端感染的皮肤变厚,木材腐烂和枯萎,导致果实脱落。
2.2 发病规律4 月上旬到 5 月初叶片开始出现病斑,病菌经风雨传播形成多次感染,8 疾病高发期为月中下旬。
2.3 防治方法加强现场管理,及时清除残疾人,及时排水,合理修剪,大力改善果园通风光条件,增加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渗透性,结合微量元素培养强树势,提高树抗性;果园草、高温干旱天气,果园小气候不断改善;全园在萌芽期喷洒 3~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80%代森锰锌 1000 倍液;开花前后使用 十%苯醚甲环唑 20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全园喷施,发病高峰期为 7~10 天喷药 1 次,连喷 3 次。为了避免药害的发生,施药时间应尽量避开高温时间,早上10点:00 前,下午 3:00 之后是最佳喷洒时间。
2.3 防治方法加强现场管理,及时清除残疾人,及时排水,合理修剪,大力改善果园通风光条件,增加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渗透性,结合微量元素培养强树势,提高树抗性;果园草、高温干旱天气,果园小气候不断改善;全园在萌芽期喷洒 3~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80%代森锰锌 1000 倍液;开花前后使用 十%苯醚甲环唑 20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全园喷施,发病高峰期为 7~10 天喷药 1 次,连喷 3 次。为了避免药害的发生,施药时间应尽量避开高温时间,早上10点:00 前,下午 3:00 之后是最佳喷洒时间。
[tag]花卉知识[end]
猕猴桃,花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