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是天南星科花烛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称花烛、红鹅掌、火鹤花、安祖花等。红掌开花时非常漂亮,不开花时也是一种优良的室内盆栽观叶植物。红色可过滤室内废气,对氨、丙酮、苯和甲醛有一定的清洁作用。花烛花叶美观,花期长,适合盆栽、切花或园林遮荫。深受花卉爱好者的喜爱。
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等地原产红掌。一年四季开花,但主要花期为2~7月。喜阴环境,温暖,空气湿度高,排水通畅。喜欢高温多湿的气候,不耐寒,越冬温度在15℃以上,喜欢轻松、腐殖质丰富、排水通风良好的土壤。喜欢阳光充足,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但长期光照不足,不易开花。土壤肥沃,腐殖质丰富。生长温度为22-28℃,3-9月为24-30℃,9月至次年3月为18-21℃,不耐寒,越冬温度在15℃以上,温度低于10℃的植物生长受阻,叶片易冻伤。如何管理盆栽红掌?
栽培土壤的制备:盆栽有很大的局限性。栽培红掌的花盆是一个特殊的小环境。无论使用哪种土壤,都不能满足盆栽红掌对土壤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在上盆之前,必须准备好栽培所需的栽培土壤。盆栽土壤松散,排水良好,持水性好。盆土应选用排水良好、透气性好、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盆土可采用60%腐叶土、30%园土和10%河砂作为盆土栽培。土壤配制后,最好在高温下消毒,也可在阳光下曝晒杀菌。
上盆:上盆前将红掌植物的断根、断根、损伤根和过长根剪掉。常在春季分株或扦插繁殖成活后上盆,有伤口的植物在上盆前要用草木灰涂抹伤口。首先在花盆底部放碎瓷砖,然后填充栽培土壤,然后将红掌植物放入花盆中央直立,红掌每小丛至少有3个芽,使盆栽红掌幼苗能迅速恢复生长,注意盆栽红掌植物根伸展,填充到花盆中间的红掌植物摇晃,压实栽培土壤,种植不应太深,保持根和盆口平整。浅影响成活,深影响红掌移植后的生长,种植后浇水一次。栽培后,在阴凉环境中养护约一周,根系恢复后移至阳光充足的地方养护。
水管理:上盆后放在半阴处,保持盆土干燥,避免土壤湿润,土壤干燥后浇筑。 掌握“不干不浇”的原则,切忌盆内积水。春秋两季一般每3天浇水一次;夏季气温高,水蒸发快,每2天浇水一次。中午气温高时,可适当喷洒在叶片表面,加湿降温;冬季每3-5天浇水一次。在炎热干燥的季节适当多浇水,在低温下雨时控制浇水。在夏秋高温期,植物周围应始终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秋季后减少浇水量,叶片枯萎后停止浇水。红掌在生长过程中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能浇水过多,盆土浇水过多会长期湿润,容易导致根腐烂,植物枯黄。
施肥管理:红掌在换盆、种植时应施足基肥,施肥原则为薄施勤施, 生长旺季应增加氮肥的用量,一般每月施用腐烂的饼肥水或0.2%尿素水溶液一次;秋末初冬应增加磷钾肥,有利于植物抗旱,冬季应少施肥。
维护管理:光线对红掌的生长非常重要。红掌在秋季、冬季和早春需要更好的光线,但当光线逐渐强烈时,应逐渐遮阳,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下,这对红掌的生长非常不利。
换盆:一般每两年换一次,通常在早春换盆,换盆、换土、种植同时施基肥,结合换盆、修剪根,去除部分老根和长根,去除旧土,换新栽培土,有利于红掌开花。换盆后,放在半阴凉、空气湿度高的地方进行维护,根恢复后移至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维护。
越冬管理:10月寒露节气前移入室内。如果室温长时间低于10℃,很容易导致植物死亡。红掌喜欢高温,应在高温室栽培。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应为14-16℃,白天最低温度应为25℃。严格控制浇水,使盆土处于干燥状态,只喷洒叶面。
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红掌病有枯萎病、根腐病、叶斑病等。其中,细菌性枯萎病具的毁灭性是重点防治对象。目前还没有治疗细菌性枯萎病的有效药物。因此,一旦发病,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彻底摧毁病株及附近植株,并对其他植株采取极其严格的防疫措施。根腐病和叶斑病多为真菌感染,使用杀菌剂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害虫主要是红蜘蛛,可以用三氯杀螨醇、遍地克、氧化乐果、杀螨剂喷洒。
[tag]花卉知识[end]
花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