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是一种常见的豆科植物。它是世界上第三大重要的冬季食用豆作物。它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近年来,种植面积增加。对于小帮手所在的村庄来说,几年前没有人种蚕豆。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几位农民开始尝试种植。如果种植产量高,经济效益高,预计几年后种植面积将继续增加。
中国的蚕豆种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秋播蚕豆,第二年春夏收获,另一种是春播蚕豆。当年秋收,中国南北各地基本都有种植,但主要是长江以南。根据不同的地区,西北地区大多种植春播蚕豆,而其他地区大多种植秋播蚕豆。根据当地具体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主要介绍秋播蚕豆的春季管理技术。
种植蚕豆有句俗话说“冬抓分枝,春抓荚”。因此,蚕豆春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花和豆荚,防止脱落。如何管理它们分为五个方面给你详细的解释。具体内容如下:
【追肥】
蚕豆在春季科学追肥,对保护花和豆荚防止脱落,提高质量和产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蚕豆肥规律和其他作物,农民总结了“钾肥基肥、氮肥苗期、磷肥花前”的原则,可以看出,蚕豆在生育期,除了必要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也非常重要,因此,在春节追肥中,不仅注意氮肥,而且忽视磷肥和钾肥,此外,除了氮、磷、钾的大量元素外,还应补充硼肥、钼肥等中微量元素。在各种营养的补充下,有利于防止蚕豆的强秸秆倒塌,有效减少豆荚的脱落。具体的追肥可以根据蚕豆的生长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尿素(约5公斤/亩)可在开花前后施用、氯化钾或硫酸钾(每亩约5公斤)、过磷酸钙(每亩10-15公斤左右),等到结荚期前后,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100克左右)、硼砂(每亩100克)可根据土壤肥沃度和蚕豆生长情况适当增减。
【清沟排水】
蚕豆在生长过程中,更害怕水,特别是蚕豆进入花期后,如果田间长水,会导致蚕豆腐烂根枯萎,严重情况下,整株植物直接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只是蚕豆花属于春节,春季雨季,因此,沟排水工作非常关键,部分农民地块位置相对较高,前几年没有水,可以做好观察工作,小雨不可怕,然而,在长时间的暴雨中,我们需要注意积水的出现。相反,如果是相对低洼的地块,即使下小雨,周围的水也会聚集在自己的地块上,形成积水,更不用说暴雨了。在这种情况下,在春天,我们应该清理沟渠,防止污渍,以免腐烂的根枯萎。
然而,也有一些蚕豆种植区,由于冬季降雨降雪较少,田间干旱,加上当地春季雨水不多,田间干旱现象,需要及时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吸收传输能力,提高蚕豆抗病、抗倒伏能力,有利于最终生产。
【预防冻害】
蚕豆在春季管理中,也要特别注意“春冷”,如3-4月,正常情况下,温度会缓慢上升,部分地区最高温度可达20度以上,有利于蚕豆生长,但由于气候原因,温度急剧下降,最低温度在0度以上,即我们称之为“春冷”,根据种植经验分析,如果春蚕豆长期处于0度以上的低温环境,蚕豆的地面部分,包括茎、叶,会遭受冻害,因此,防止冻害非常关键,如果防止冻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首先,可以使用腐烂的有机肥,一方面,地面覆盖有机肥,可以提高地面温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补充一定的营养,促进蚕豆的生长;第二,可以培育土壤,也可以发挥防冻作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中耕过程中,还可以防止田间杂草,一举多得。
【摘心壮荚】
蚕豆的开花结果顺序是从下到上。种植蚕豆的农民可以观察到,开花时从下到上逐渐开花,结果从下到上。同样,落花落果时也是从下到上,这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落花落果开始时,茎上部不断开花结果,茎下部有落花落果。植物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不仅要供应上部,还要供应下部。然而,它会导致水和营养的浪费。因此,及时采摘心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可以控制不必要的旺盛生长。另一方面,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水和营养浪费。采摘心脏的最佳时间一般选择在蚕豆中部开花期和下部落开花落果时进行。采摘心脏时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最好去除顶部以下的3-5片叶子,不要太重或太轻。太重会影响正常的开花结果,太轻会影响有限的效果。
【病害】
春季蚕豆对疾病的预防和预防也非常重要。主要疾病有锈病和赤斑病两种。以上两种疾病较为常见,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1锈病
蚕豆锈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基本上发生在蚕豆种植区,属于真菌性疾病,当蚕豆感染锈病时,叶子、茎、豆荚可感染,但叶子最严重,锈病症状更容易区分,观察叶子,一开始,会出现黄白色斑点,随着锈病的加重,斑点会变成凸起的圆形水泡斑,颜色变成红棕色,而且斑点周围出现黄色晕圈。如果发生面积大,田间看起来像是被烧了,严重影响了蚕豆的产量和质量。据观察,11月份秋播蚕豆可感染锈病。第二年春天过后,随着气温的缓慢升高,锈病的危害会越来越大。此外,春季雨水较多的地区也是锈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田间有积水,容易感染锈病。
对于蚕豆锈病,采取预防措施,及时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主要是农业预防,第一,播种时间不太早,根据当地气候及时播种,避免中后期锈病发病率高,秋季蚕豆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第二,做好排水工作,特别是相对低洼地块,沟排水工作非常关键,春季雨季,确保一天内,田间无水;第三,及时修剪,去除多余的老叶和老枝,提高田间透光率,降低田间湿度,减少锈病的发生;第四,注意追肥。除氮、磷、钾外,还应补充中微量元素,以提高蚕豆本身的抗病能力。如果田间已感染锈病,应及时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越早越好。也可以提前用药。可用药剂有:15%三唑酮粉剂每亩80-10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亩100-200克,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每亩50-80克,每亩30-50斤,均匀喷洒。
2赤斑病
蚕豆赤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在蚕豆春季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基本上,蚕豆种植区都有。赤斑病可以危害蚕豆的叶子、茎和花,主要是叶子和茎。赤斑病的症状很明显。在发病初期,会出现红棕色的小斑点。随着疾病的加重,这些小斑点会变成大斑点,颜色会变成红棕色,边缘会变成紫红色。用手触摸更明显,然后,形成深棕色斑点,当斑点皮肤破裂时,会出现裂缝,红斑病也有一个特点,当豆荚感染病害时,细菌会通过豆荚皮进入种子,导致果皮小红斑,红斑病核和菌丝体验冬季,直到春季气温升高,传播危害,传播方式主要依靠风雨,使分生孢子可多次感染,同时,当田间湿度过高时,赤斑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于赤斑病,采取农业预防措施,一旦现场症状,及时喷洒药物,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播种时间不宜过早,许多农民反应,如果蚕豆播种过早,红斑病的发生会相对加重,因此,及时播种非常重要;第二,播种不要太密集,当田间太密集时,到蚕豆中后期,田间通风和透光率会减弱,此外,春季降雨较多,田间容易发生赤斑病,传播速度快,不利于防治。因此,种植蚕豆时,应根据土壤肥沃和品种购买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并按照说明播种;第三,排水不良的地块,特别是相对低洼的地块,应主要采取排水措施。一方面,积水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削弱蚕豆本身的抗逆性。另一方面,长期积水会导致田间湿度高,容易出现赤斑病。因此,采取排水措施非常重要;第四,科学施肥,无论是基肥还是追肥,不仅要注意氮肥的使用,还要注意磷肥、钾肥、硼肥、钼肥等中微量元素的补充,以提高蚕豆的抗病性。
当田间出现赤斑病时,应及时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建议春季经常观察,发病初期开始防治。常用药物有:25%咪鲜胺乳油、3%甲霜、恶霉灵(5%甲霜灵) 根据防治情况,25%霉菌)水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125g/L氟环唑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剂、20%叶枯唑可湿性粉等,中间间隔7-10天,可再次喷洒。
【虫害】
蚕豆在春季生长过程中,主要害虫是蚜虫,蚜虫属于蚜虫,当春季温度达到10度以上时,冬季卵开始孵化繁殖,然后在田间,蚕豆开花前后,蚜虫危害处于高峰,如果不及时控制,严重影响蚕豆产量,仔细观察蚜虫危害蚕豆,主要集中在顶叶、嫩叶、嫩茎、叶柄上,蚜虫严重,整个茎叶都布满了。蚜虫主要以刺吸叶子和茎上的汁液为生。受害植物会卷缩茎叶。整个植物生长矮小,甚至停滞不前,叶子逐渐枯萎脱落,结荚减少,100粒重量减少。据统计,蚜虫发生后,不及时防治,导致产量减少约30%。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绝收。因此,注意科学防治至关重要。
蚜虫防治可采用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有四点。一是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减少蚜虫的危害;二是控制播种时间,不要过早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宜播种;第三,根据土壤肥沃、品种特点、水分等因素,合理密集种植;第四,通过改善土壤,以促进蚕豆的正常生长,提高其抗虫能力,如施用有机肥等。生物防治措施主要通过蚜虫天敌起到防治作用,如瓢虫、草蝇、食蚜蝇等。对于有条件的农民来说,释放蚜虫天敌也是一个很好的措施。最后,化学防治是许多种植者的首选。首先,播种前可以混合种子。混合剂可以选择吡虫啉,以防止蚜虫的发生。如果蚜虫已经出现在田间,可以及时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常用药物包括: 70%吡虫啉水分散剂、5%吡虫啉乳油、25%噻虫嗪水分散剂、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吡蚜酮可湿粉剂等。根据防治情况,间隔7-10天,可再次喷洒。
以上内容是种植蚕豆春季管理、追肥、水管理、冻害、摘心、病害、害虫,为了确保蚕豆产量,每个管理都非常重要,希望种植者,在温度开始上升阶段,观察,特别是对于种植面积大的农民,科学管理非常重要,不要随意管理或忽视,毕竟,最终的高产量不是等待,而是科学管理的结果。
[tag]花卉知识[end]
花卉知识